来宝网 2013/5/14点击2411次
本方法不适用于聚合的脂肪酸。
2.主要试剂和仪器
2.1.主要试剂
载气:惰性气体(氮、氦、氩、氢等),干燥且氧气含量低于10mg/kg。
注:只有在采用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时,作为载气的氢气能使分析速度加快一倍,但有危险。应配用安全装置。
助燃气:
氢气(纯度99.9%),不含有机杂质;
空气或氧气,不含有机杂质;
参比标准:
纯脂肪酸甲酯的混合物或已知油脂组成的甲酯,其组成最好与欲分析之脂肪物质相似。
应注意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
2.2.仪器
GC-2010型气相色谱仪(滕州中科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气相色谱仪由以下单元组成:
进样装置
可任选一种进样装置:
a)配用填充柱,尽可能有最小的死体积(在这种情况下进样口应可被加热至比柱温高20~
b)配用毛细管柱,在此种情况下,进样装置应特殊设计以便适用于此种柱管。可使用分流式进样装置也可使用非分流式进样装置。
注:在不含碳原子数少于16的脂肪酸时,可以使用移动针式进样器。
柱箱
柱箱应能将色谱柱的温度加热至260℃以上,并能维持所需温度(填充柱为±1℃,毛细管柱为±0.1℃)。当使用熔融石英管时,后一条件是特别重要的。
建议在所有情况下,特别是在分析碳原子数少于16的脂肪酸时,采用程序升温。
填充柱
管柱:应由对被分析的物质惰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玻璃或不锈钢),具有如下尺寸:
a)长度:1~
b)内径:2~
注
1 如果带有三个以上双键的多不饱和组分存在时,它们会在不锈钢管柱内分解。
2 可以使用双柱系统。
填充物由以下要素构成:
a)载体:酸洗并硅烷化的硅藻土或其他适用的惰性载体,且粒度分布范围狭窄(粒度为125~200μm时为25μm),平均粒度与管柱内径和长度有关。
b)固定相:聚酯型极性固定液(如二甘醇聚丁二酸酯DEGS、丁二醇聚丁二酸酯BDS、乙二醇聚己二酸酯等EGA)、氰基硅酮或其他符合色谱分离要求的允许使用的溶剂。固定相用量为填充物的5%~20%(m/m)。非极性固定相可用于某些分离。
柱的老化:
如果可能,将柱子与检测器脱开,以20~60mL/min的流速将惰性气体通入新制备的色谱柱,将柱箱逐渐加热至185℃,在此温度下至少保持16h后,再于195℃的温度下继续通气2h。
毛细管柱
管柱:应由对被分析的物质惰性的材料制成(通常使用玻璃或熔融石英管)。内径为0.2~0.8mm。在涂布固定相前,需对内表面进行适当处理(如表面制备、钝化)。在多数情况下,25m长已足够。
固定相:通常使用聚乙二醇类(聚乙二醇-2000),聚酯(丁二醇聚丁二酸酯)或极性的聚硅氧烷(氰基硅氧烷)。键合(交联的)柱也是适用的。
注:使用极性聚乙烯硅氧烷柱分离鉴定亚麻酸和20碳酸会有一定困难。
涂层要薄,在0.1~0.2μm之间。
柱的安装、老化:
遵从安装毛细管柱的常用注意事项,如色谱柱在柱箱内的位置(支架),选择并安装接头(气密度),柱子末端在进样器和检测器中的位置(减少死体积)。柱内通入载气流[例如对于长25m内径0.3mm的柱为30kPa(0.3bar)]。
令柱箱以3℃/min的速度程序升温,从环境温度升温至比固定相分解温度极限低10℃的温度,对柱子进行老化。保持此柱箱温度1h至基线稳定。降至180℃在恒温状态下进行工作。
注:可购用已预先老化的色谱柱。
检测器
以可加热到高于柱温的检测器为宜。
注射器
注射器最大容量应为10μL,刻度应为0.1μL。
记录器
如果由记录曲线计算被分析混合物的组分,则需要一台高精度、能与所用仪器相匹配的电子记录器。记录器应具有如下性能:
a)响应速率小于1.5s,最好小于1s(响应速率是当瞬间输入100%信号时,记录笔从0%移动至90%所需的时间)。
b)记录纸宽:至少
c)记录纸速:在0.4~
积分仪或计算器(任选)
可用电子积分仪或电子计算器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它应有灵敏度足够的线性响应,对基线偏移也应能作出令人满意的校正。
3.过程简述
3.1~3.3叙述的操作步骤与使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关。
作为替代,亦可使用热导检测器(根据热传导变化的工作原理)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但要按5.中所述修改操作条件。
3.1.试验条件:选择最佳操作条件。
在选择试验条件时,应考虑下列各因素:
a)柱的长度和直径;
b)固定相的性质和数量;
c)柱温;
d)载气流速;
e)所需的分离度;
f)试验用量,选择检测器和静电计结合可给出线性响应的进样量;
g)分析时间:
通常,按表1和表2中给出的数值将得出预期的结果,即对于硬脂酸甲酯理论塔板数不少于2000/(米柱长),并可在15min内洗脱。
表 1
管柱内径,mm |
载气流速,mL/min |
2 |
15~25 |
3 |
20~40 |
4 |
40~60 |
表 2
固定相浓度(m/m),% |
柱温,℃ |
5 |
175 |
10 |
180 |
15 |
185 |
20 |
185 |
如仪器性能允许,进样口温度应为约200℃,而检测器温度应等于或高于柱温。
作为一条规律,供给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氢气流量与载气流量的比值应为1∶2~1∶1,这取决于管柱的直径。氧气(助燃气)的流量则5~10倍于氢气的流量。
毛细管柱的效率和渗透性意味着各组分之间的分离和分析时间主要依赖于柱内的载气流速。因此必须根据操作者希望改善分离还是进行快速分析,按照此参数(或者更简单地根据色谱柱的压力损失)使操作条件达到最佳状态。
3.2.进样量
用注射器取0.1~2μL按照GB/T17376制备的甲酯溶液进样。
在溶液不含酯的情况下,可配制一种在色谱纯庚烷中约为100mg/mL的溶液,取此溶液0.1~1μL进样。
如果检测痕量组分,试样量可以增大(至10倍)。
3.3.分析
通常,按3.1条规定的条件操作。
不过,在测定碳原子数少于12的脂肪酸时可能需要降低柱温,而测定多于20碳的脂肪酸时可能需要升高柱温。有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也可能采用程序升温。例如,若试样中含有低于12碳的脂肪酸甲酯,可在100℃下进样(如有丁酸存在,则可在50~60℃进样)并立即以4~8℃/min的速率升至最佳温度。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这两个步骤结合起来。
程序升温后,在恒定温度下继续洗脱直至所有组分洗脱出来。如果仪器无程序升温,可在100℃和195℃两个固定温度下进行操作。
如有必要,例如在分析鱼油样品或同时存在着成对的C18∶3和C20∶0或C18∶3和C18∶2的试样时,建议使用两种极性不同的固定相进行分析,以确认无被掩蔽的峰。
3.4.标准色谱图和标准曲线的制备
用与试样相同的条件分析参比标准混合物(3.3),并测出各脂肪酸成分的保留时间或保留距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任意不饱和度作图,所得的曲线将显示保留时间或保留距离的对数是碳原子数的函数。在等温条件下,相同不饱和度的直链脂肪酸的曲线应是直线。这些直线大致上是平行的。
必须防止存在“隐蔽峰”,即在该处的分离度不足以分离两种组分。
4.结果计算
4.1.定性分析
由按3.4条绘制的曲线图上确定样品的甲酯峰,必要时可利用插入法。
4.2.定量分析
除意外情况外,通常使用内部归一化法,即假定试样的所有组分都显示在色谱图上,因此各峰面积的总和即代表100%的组成(完全洗脱)。
如果仪器配有积分仪,可使用由此获得的数据。如无积分仪,则可用峰高乘半峰宽测定各峰的面积,此时应将记录过程所使用的衰减考虑在内。
通过测定相应峰面积对所有峰面积总和的百分数来计算给定组分i的含量,用甲酯的质量百分比表示,公式如下:
|
Ai×100 |
………………………(1) |
|||
|
ΣA |
||||
|
式中:Ai——组分i的峰面积; |
|
|||
ΣA——各峰面积的总和。 |
|
||||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注:一般情况下,由峰面积比计算的结果可被认为代表质量百分比。对于这个假设不成立的情况,请参阅第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存在碳原子数少于8的脂肪酸或有二级基团的脂肪酸,使用热导检测器或需要最高精确度时,必须使用校正因子将峰面积的百分数转换成组分的质量百分数。
校正因子是在与试样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由分析已知组成的甲酯参比混合物得到的色谱图测定的。
对于此种参比混合物,成分i的质量百分比可由式(2)求出:
|
mi×100 |
…………………………………(2) |
|
|
Σm |
|
|
式中:mI ——参比混合物中组分i的质量,mg; Σm——参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总质量,mg。 |
|||
按式(3)由参比混合物的色谱图(3.4)计算组分i的百分比(面积/面积):
|
Ai×100 |
……………………………(3) |
|
|
ΣA |
|
|
式中:Ai——组分i的峰面积; ΣA——所有峰面积的总和。 |
|||
则校正因子可按式(4)进行计算:
Ki′= |
mi×ΣA |
…………………………………(4) |
Ai×Σm |
通常,校正因子是以对棕榈酸的校正因子Kc16的相对值来表示的,故此相对校正因子变为:
Ki′=Ki/Kc16…………………………………(5)
因此,试样中每种组分i的含量表示为甲酯的质量百分比:
Ki′×Ai×100 |
…………………………………(6) |
Σ(Ki′×Ai) |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在某些分析中(例如在不是所有的脂肪酸组分都能被定量测定时,特别是4碳和6碳的脂肪酸与16碳和18碳的脂肪酸并存时,或者需要测定样品中某种脂肪酸绝对量时)需要使用内标。通常使用5、15或17碳脂肪酸。必须测定该内标的校正因子。
以甲酯表示的组分i的质量百分比可由式(7)求出:
|
ms×Ki′×Ai×100 |
………………………………(7) |
|
|
m×Ks′×As |
||
式中:AI ——对应于组分i的峰面积; As ——对应于内标物的峰面积; Ki′——组分i的校正因子(相对于Kc16); Ks′——内标物的校正因子(相对于Kc16); m ——进样试样质量,mg; ms ——内标物质量,mg。 |
|
||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按照GB/T 17376制备甲酯,并按照本标准中所述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出重复性和再现性值。此值已被公认。
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连续进行两次测定的误差,对于含量大于5%(m/m)的组分,相对偏差应不大于3%,绝对误差应不超过1%(m/m);对于含量较低的组分,绝对误差应不大于0.2%(m/m)。
两个不同实验室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实验室样品进行分析获得的最终结果的误差,对于含量大于5%(m/m)的组分,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绝对误差应不超过3%(m/m);对于含量较低的组分,绝对误差应不超过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