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凝仪
血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指标与临床各种疾患有着密切联系,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肺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溶血尿毒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炎等。中医药关于活血化瘀的理论与治疗工作研究也都涉及止血与血栓问题。使用血凝仪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成为必要。血凝仪分为全自动与半自动两类。
基本原理
目前可开展的血栓/止血成份检测方法主要有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在表中可注意到,在血栓/止血检验中最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内源凝血因子、外源凝血因子、高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蛋白C、蛋白S等均可用凝固法测量。所以目前半自动血凝仪基本上都是以凝固法测量为主,而在全自动血凝仪中也一定有凝固法测量。
凝固法中又可分为光学法和磁珠法两类。由于光学法几乎可涵盖各种检测方法,为了降低仪器制造成本,全自动血凝仪以光学法居多。但也有少数高级全自动血凝仪中凝固法测量采用无样品干扰的双磁路磁珠法,而其它测量采用光学法,并可同时进行检测。
测定方法
光学法(比浊法)
光学法血凝仪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来测定凝血功能。根据仪器不同的光学测量原理,又可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两类。
散射比浊法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探测器呈90°直角,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样品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散射光强度逐步增加。当样品完全凝固以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点作为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光探测器接收这一光学的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再被传送到监测器上进行处理,描出凝固曲线。
透射比浊法,是根据待测样品在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来确定凝固终点的、与散射比浊法不同的是该方法的光路同一般的比色法一样呈直线安排:来自光源的光线经过处理后变成平行光,透过待测样品后照射到光电管变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后监测处理。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开始的吸光度非常弱,随着反应管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标本吸光度也逐渐增强,当凝块完全形成后,吸光度趋于恒定。血凝仪可以自动描绘吸光度的变化曲线并设定其中某一点对应的时间为凝固时间。
磁珠法
磁珠法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粘度的变化来测量凝血功能的。根据仪器对磁珠运动测量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光电探测法和电磁珠探测法。
光电探测法,在磁珠法中光电探测器的作用与光学法中不同,它只测量血浆凝固过程中磁珠的运动规律,与血浆的浊度无关。在磁珠法中的一对电磁铁安放在测试杯的两端,它们产生恒定的交替磁场使磁珠在测试杯中摆动,在与磁珠摆动的垂直方向安放一对光电接收装置,当磁珠摆幅衰减到50%时确定凝固终点。
光电探测法中还有一种利用红外光反射监测器监测磁珠运动的,下面介绍BE系列半自动血凝仪中将另加介绍。
电磁探测法又可称为双磁路磁珠法,其中一对磁路用于吸引磁珠摆动,另一对磁路利用磁珠摆动过程中对磁力线的切割所产生的电信号,对磁珠摆动幅读度进行监控,当磁珠摆动幅度衰减到50%确定凝固终点。
比较
光学法和磁珠法用于血凝检测,就方法论而言各有千秋,光学法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易于自动化等。缺点在于易受特异血浆干扰,对此各厂家已采取不同措施予以弥补。磁路法优点不受特异血浆的干扰,试剂量少,缺点,磁珠的质量、杯壁的光滑程度等,均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一些厂家为推销自身产品在方法论上大做文章,片片面强调某种方法的优越性是不足取的。其一目前各国生产的血凝仪两类方法并存,且光学法占据主导地位,在全自动血凝仪中尤其如此。其二判断仪器的优劣有多种方面包括方法、设计、工艺等。
基本结构
血凝仪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半自动化及全自动化,前者主要检测一般常规凝血项目,后者则有自动吸样、稀释样品、检测、结果储存、数据传输、结果打印、质量控制等功能,除对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尚能对抗凝、溶栓治疗进行实验室监测。
半自动血凝仪
目前市售的半自动血凝仪主要由样品、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测系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有的半自动仪器还配备了发色检测通道,使该类仪器同时具备了检测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功能。针对光学式半自动血凝仪受人为的因素影响多、重复性较差等缺陷,仪器中应有自动计时装置,以告知预温时间和最佳试剂添加时间;在测试位添加了试剂感应器,后者感应从移液器针头滴下的试剂后自动振动,使反应过程中血浆与试剂得以很好地混合;此外,该类仪器在测试杯顶部安装了移液器导板,在添加试剂时由导板来固定移液器针头,从而保证了每次均可以在固定的最佳的角度添加试剂并可以防止气泡产生。这一系列改进,提高了光学式半自动血凝仪检测的准确性。
一般半自动血凝仪都可进行凝固法测试,而需要用其它测试方法实现的凝血项目则可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等进行。
全自动血凝仪
该类仪器的基本构成包括:样品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品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电子计算机、输出设备及附件等。
1. 样品传送及处理装置:一般血浆样品由传送装置依此向吸样针位置移动,多数仪器还设置了急诊位置,可以使常规标本检测必要时暂停以服从免疫比浊法将被检物与其相应抗体混合形成复合物,而产生足够大的沉淀颗粒,通过透射比法或散射比浊进行测定。此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便于自动化。
2. 试剂冷藏位:为避免试剂的变质,仪器往往有试剂冷藏功能,一般同时可以放置几十种试剂进行冷藏。
3. 样品及试剂分配系统:样品臂会自动提起标本盘中的测试杯,将其置于样品预温槽中进行预温。然后试剂臂将试剂注入测试杯中(性能优越的全自动血凝仪为避免凝血酶对其他检测试剂的污染,有独立的凝血酶吸样针),带有旋涡混合器的装置将试剂与样品进行充分混合后将送至测试位,经检测的测试杯被该装置自动丢弃于特设的废物箱中。
4.检测系统:这是涉及仪器测量原理的关键部分。检测血浆的凝固可以通过凝固反应检测法检测,即当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检测散射光在660nm处浑浊液吸光度的变化;或通过凝固点检测法检测,即计算达到预先设定好的吸光度值时的凝固时间;而磁珠法则是通过测定在一定磁场强度下小钢珠的摆动幅度变化来测定血浆凝固点。发色底物法及免疫法是检测反应液在405nm、575nm及800nm时的吸光度变化来反映被检测物质的活性。
5. 电子计算机:根据设定的程序计算机指挥血凝仪进行工作并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到测试结果。计算机尚可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储存,记忆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失误,及进行质量有关的工作。
6. 输出设备:通过计算机屏幕或打印机输出测试结果。
7. 附件:主要有系统附件、穿盖系统、条码扫描仪、阳性样品分析扫描仪等。
检测项目
目前的半自动血凝仪以凝固法测定为主,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可以进行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测定。
凝血系统
可以进行凝血系统的筛选实验: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也能进行单个凝血因子含量或活性的测定,如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Ⅱ、Ⅴ、Ⅶ、Ⅹ、Ⅷ、Ⅸ、Ⅺ、Ⅻ。
抗凝系统
可进行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抗活化蛋白C(APCR)、狼疮抗凝物质(LAC)等测定。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可测定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FDP、D-二聚体(D-Dimer)等。
临床用药的检测
当临床应用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及口服抗凝剂如华发灵时,可用血凝分析仪进行监测以保用药安全。
性能特点
u 分析方法:光电磁珠法,真正消除黄疸、溶血、乳糜、浑浊,气泡等影响。 u 检测结果较光学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u 纤维蛋白原检测范围大,可检测结果超高或低纤维蛋白原的各种异常血浆。 u 育温计时系统,声光自动提示。 u 同时具备联动和手动两种方式启动测量,避免人工误差 u 四通道一键双模式切换。(四人同项或同人四项) u 人性化设计,可翻转显示屏,随意调节舒适视角 u 5.7英寸超量蓝色背光液晶显示,界面更清晰简洁 u 可打印实时报告和综合报告,结果可用多种单位表示(秒,比率,%,INR,g/l,mg/dl,u/l……) u 试剂用量少,试剂减半,节省试剂。 u 试剂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