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滤瓶

布氏烧瓶(Büchne Flask)又称抽滤瓶,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玻斗过滤用。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Eduard Buchner。


简介

瓶的一种。配合布氏漏斗过滤用。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Eduard Buchner。

形状类似锥形瓶,但有两个不同:

侧面有一个细颈,与真空泵连接。

为了抗衡真空造成的负气压,布氏烧瓶的壁比锥形瓶要厚。

抽滤瓶的外形极似锥形瓶,只是在管口处多开了一个侧向的连接口,用来接上塑胶管再接到水流抽气帮浦(即水流抽气泵)上。当抽滤瓶口放上漏斗过滤时,此时水流抽气帮浦(即水流抽气泵)开始抽气,使抽滤瓶内的空气压力降低;若漏斗上的滤纸内有任何的溶液存在,由于大气压力和重力的作用,这些溶液即会经过滤纸流入下方的抽滤瓶中,残馀的固体则留在滤纸上,而达到过滤的目的。利用吸滤瓶过滤时,通常使用瓷漏斗置於其上,不能用锥形玻璃漏斗。

还可以用吹风机对着滤纸吹,加快气流,从而加速抽滤过程。


玻璃抽滤瓶

造型

它是一个厚壁的三角瓶,在瓶颈的下部(肩部)和瓶底下截部位各焊接有上嘴或上下嘴两种形状。

( 1 )具上嘴(又称上支管,单嘴)过滤瓶,是在瓶颈下端(肩部)焊接有一个支管,是用来连接抽气泵或机械泵。瓶口是安放过滤漏斗(或砂芯柑锅),需要过滤的液体通过过滤漏斗,利用抽气泵造成压力差,抽滤到过滤瓶内。它适用于一次性小容量液体过滤用。

( 2 )具上下嘴过滤瓶是在单嘴过滤瓶瓶底的下截部位,与上嘴相反方向另外焊接一只嘴,可用来将过滤瓶内多余的滤液放出,它适用于大批量溶液过滤用。它是一个厚壁的三角瓶,在瓶颈的下部(肩部)和瓶底下截部位各焊接有上嘴或上下嘴两种形状。

使用方法

使用前将过滤瓶、筒形漏斗、砂芯坩埚等仪器洗净,并按照过滤瓶瓶口大小配好橡胶塞,橡胶塞打好孔,然后将筒形漏斗、柑锅等插入橡胶塞内。过滤瓶的上嘴用橡胶管连接机械泵或抽气泵,下嘴用橡胶管连接,过滤液置于高架上,用橡咬管通入砂芯柑祸中,根据过滤速度调整好流速,全部安装好就可开动机械泵或自来水,这时过滤瓶内的气体被排出,形成了压力差,迫使柑锅内的液体通过砂芯滤板流入过滤瓶中,达到加速过滤的目的。待过滤瓶内过滤液增多时,可由下口橡胶管放出,使过滤能连续进行。

用途

适用于化工厂、制药厂、石油化工、科研单位化验室或生产上对溶液作减压过滤操作,对一些浓度大的溶液,或在常压情况下过滤流速极为缓慢很难过滤的情况下,作加快流速组成减压过滤装置的器具。

扩展

上下咀抽滤瓶、上咀(单咀)抽滤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