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HIV-1的分离培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12月17日 21:06 点击:3642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第一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第二章 HIV抗体检测-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第三章 HIV-1抗原检测-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第四章 HIV核酸检测-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第五章 HIV-1耐药检测-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第六章 CD4+和CD8+T淋巴细胞检测-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第七章 HIV-1的分离培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第八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第九章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附表-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
1 范围
本章规定了HIV-1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和用途。 适用于对人血液和其他样本中HIV的分离培养。
NIAID,Virology Manual for HIV Laboratory, NIH Publication, No.97-3828.Jan 1997
3 HIV-1分离的意义
3.1 HIV抗体不确定或HIV-1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鉴别诊断。
3.2 HIV表型耐药检测及其他HIV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3.3 HIV 感染的辅助诊断HIV-1感染窗口期。
4 实验室要求
4.1 实验室:经过认可的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
4.2 设备: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离心机(配水平转头)、压力蒸汽灭菌器、液氮罐、-80℃冰箱、酶标仪等。
4.3 材料:HIV阴性者抗凝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细胞培养液(RPMI1640)、胎牛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植物血凝素(PHA)、HIV-1P24抗原检测试剂或逆转录酶检测试剂。细胞培养瓶、细胞培养板、吸管等。
5 HIV-1分离的方法及程序
一般采用靶细胞(HIV阴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与受检者标本(PBMC、全血、血浆、精液及其他体液)共培养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PBMC共培养。
5.1 样本:首选新鲜抗凝全血,也可以使用血浆、精液及其他体液。
5.2 靶细胞制备:取HIV阴性者的抗凝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PBMC,并在含有适量天然白介素-2(IL-2)和植物血凝素(PHA-P)的培养基中培养3天,使淋巴细胞由静止状态充分活化。
5.3 建立共培养:将靶细胞与待检样本混合,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适时换液或补加新鲜靶细胞,维持培养28天。
5.4 监测病毒生长:定时取适量培养上清液,检测HIV-1P24抗原或逆转录酶活性。也可定期观察细胞的形态,看有无HIV特征性的合胞体或其他细胞病变。
5.5 病毒鉴定:取培养上清液提取纯化RNA,或取共培养的PBMC提取纯化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HIV-1特征性基因片段,对扩增阳性的片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
5.6 判定结果和解释
5.6.1 培养上清液P24抗原或逆转录酶连续2次呈阳性反应、并有P24抗原含量/逆转录酶活性升高,或同时出现HIV特征性细胞病变,并经鉴定为HIV 基因序列,判为HIV-1分离阳性。
5.6.2 培养上清液P24抗原或逆转录酶始终为阴性,判为HIV-1分离阴性。
5.6.3 HIV-1分离培养阳性可以确证为HIV-1感染,分离培养阴性不能排除HIV-1感染。
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1 技术人员应接受HIV分离培养技术操作和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使用的专门培训,掌握基本的细胞培养技术。
6.2 必须在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使用塑料的细胞培养瓶和吸管,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6.3 受检者样本必须无菌,培养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6.4 制备靶细胞时使用多人PBMC混合、去除受检者PBMC中的CD8+T细胞有助于提高分离成功率。
6.5 可同时接种一株已经分离成功的HIV-1原代毒株,以证明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