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喷漆废气治理规范
- 东莞市绿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7月14日 16:12 点击:2539
<p> 1 适用范围</p> <div><br />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电气设备、家具等行业喷漆废气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br /> <br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br /> <br />
(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br />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br />
(3)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BD44/27-2001)<br />
(4)《环境工程设计手册•废气污染控制卷》<br />
(5)《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br />
<br /> 3 总体设计<br /> <br />
(1)喷漆废气处理工程的设计建设,除应遵守本技术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br />
(2)应根据工业企业喷漆废气的性质、气量、处理要求、处理目的等条件确定喷漆废气处理工程的处理规模和处理工艺,做到保护环境、经济合理、技术可靠。<br />
(3)处理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文件的要求,废气中的颗粒物经处理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BD44/27-2001)中第Ⅱ时段规定的排放标准,废气中的有机溶剂经净化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BD44/27-2001)中第Ⅱ时段规定的排放标准。<br />
<br /> 4 工艺技术要求<br /> <br /> 4.1处理要求<br />
(1)喷漆废气中的颗粒物经处理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BD44/27-2001)中第Ⅱ时段规定的排放标准:<br /> <br /> 颗粒物 120 mg/m³<br /> <br />
(2)喷漆废气中的有机成份经净化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BD44/27-2001)中第Ⅱ时段规定的排放标准<br />
<br /> 苯 12 mg/m³<br />
甲苯 40 mg/m³<br />
二甲苯 70 mg/m³<br /> <br />
4.2常用技术<br /> <br /> 目前国内外漆雾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法、低温冷凝法、油吸收法、水吸收法等,较多采用的是过滤法和水吸收法。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有液体吸收法、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和活性炭吸附等四种不同的方法:<br /> <br /> (1)活性炭吸附法净化率可达95%以上, 若无再生装置, 则运行费用太高;<br />
(2)液体吸收法净化率只有60%-80%, 这种方法实际应用存在吸收效率不高、油雾夹带现象, 一般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且存在着二次污染问题;<br />
(3)催化燃烧法净化率也可达95%,但适合于处理高浓度、小风量且废气温度较高的有机废气,而喷漆废气中的“三苯”浓度一般低于300mg/m3,因此采用催化燃烧法处<br /> 理也不合适。<br /> <br /> 目前大部分工厂在处理喷漆废气时采用水帘洗涤装置或颗粒炭吸附法, 水帘洗涤法处理后的喷漆废气一般达不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 96中的标准。颗粒炭吸附法一般未采取再生措施, 设施运行一定时间后需更换新炭。<br /> <br /> 5 工艺流程及参数<br /> <br />
5.1:液体吸收-活性炭吸附组合喷漆废气净化设备<br /> 该设备集中了液体吸收技术和活性炭吸附塔治理技术诸多优点,处理效果良好(98%以上),运行稳定,维护简单和成本低廉等。<br /> 主要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div> <div><img src="/Images/ParamPic/NewsPic/AutoPic/20140714155905.jpg" width="460" height="345" alt="" /></div> <div><br /> <img src="file:////uploadfile/20111215091030914.jpg" alt="" /><br /> 喷漆废气经过液体吸收单元、除雾层、填料层、漆雾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塔等的处理后在漆雾等颗粒物和SO2、NOX、CO、CH等气态污染物均可以很好有效地去除,技术先进可靠。该技术核心是活性炭吸附装置,废气经收集系统进入洗涤塔进行洗涤,去除喷漆废气中的粉尘和部分有机废气,再进入漆物过滤器中去除漆雾,然后由活性炭吸附塔进行吸附净化处理,净化过的气体由风机排到大气中。<br /> <br /> 5.2 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工艺<br /> <br /> 对于大流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先经过雾化洗涤塔或干式过滤器净化处理,粉尘完全脱除用活性炭捕获废气中的有机物,然后用很小流量的热空气来脱附,这样可使VOC富集10-15倍。把浓缩后的气体送到催化燃烧装置中,燃烧消除VOC。该技术利用炭吸附处理低浓度和大气量的特点,又利用催化床处理适中流量、高浓度的优势,形成一非常有效的集成技术。净化设施“ 三苯”平均净化率95.9%,粉尘净化率99%,催化燃烧“ 三苯”转化率98.2%,每万立方米喷漆废气运行费用仅5.4元,运行费用中引风机的电费占76%,催化燃烧电费占10%,过滤材料费、水费、人工费等其它费均很低。<br /> <br /> <br /> <img src="file:///http://dgesa.dg.gov.cn/uploadfiles/20094711720830.jpg" alt="" /><br /> 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工艺流程图</div> <div><img src="/Images/ParamPic/NewsPic/AutoPic/20140714160321.gif" width="569" height="375" alt="" /><br /> 如单纯采用吸附工艺,则要求按三苯浓度300 mg/m3,气速不大于0.6m/s,停留时间大于1s,活性炭用量不少于3个月的吸附量来设计。<br /> <br /> 5.3应急处理措施<br /> <br /> 任何可燃烧物与氧或空气的混合物都有两种临界组成, 即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从理论上讲, 在这两个极限之间的混合气体是可燃的或爆炸性的, 因为当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氧和可燃组分混合物被点着后, 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就形成火焰, 维持燃烧, 而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无控制地迅速发展则会形成爆炸。因此, 严格控制可燃浓度和氧气含量极为重要。由于各种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爆炸浓度下限时, 其燃烧的热值及燃烧时的升温大致相同, 因而常将可燃物浓度与热值、温升联系起来, 把可燃物浓度用爆炸浓度下限的百分数来表示, 为1%LEL(Lower Expensive Limit)。大多数碳氢化合物每1%LEL所含热值, 大约可使混合气体温升15.3℃ 。为安全计, 通常将可燃物浓度冲淡在爆炸浓度下限以下燃烧, 即将废气中可燃物浓度控制在25%LEL以下, 以防止由于混合物比例及爆炸范围的偶然变化, 可能引起的爆炸或回火。为此, 在系统中的脱附风机、补冷风机进口, 均需装有新鲜空气进口管道。 </div>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