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实验技术>气体检测>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的简易方法

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的简易方法

北京联合大学室内环境研究所2007年11月2日 13:23 点击:4674

北京联合大学室内环境研究所

摘要

         装修和不良家具造成了室内空气污染,通过某些日常生活中的简易的方法,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污染。甲醛可以很容易地溶解在水中,在室内放置水(流动的水更好),可以迅速地吸收空气中的甲醛;动植物纤维对于气体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在新鲜空气中,被吸附的气体又会散发出去,晾晒柜橱中的衣物,可以将其中的各种有害气体移出室外。

关键词: 室内空气;甲醛;水;纤维;去除污染

         新装修的房间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家具持久的散发着有害气体,除了那些超标过于严重的装修材料(包括家具)必须更换之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接受既成现实。一些家庭对于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污染物超标,如何清除室内有害气体,又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市场上有不少清除污染的产品,良莠不齐,真伪难辨,某些产品还可能造成室内新的污染。除了采取通风的措施,有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及早地排除污染,把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呢?

         室内空气的最主要污染物之一是甲醛,它极易溶于水。用水来吸收空气中的甲醛,可以有效地降低甲醛的浓度。棉花、羊毛等动植物纤维及其织物,都会大量地吸附并解吸附各种气体。拿出一件在衣柜中存放的衣服,可以闻到强烈的衣柜内的气味:它可以是樟脑的味道,如果你放置了樟脑在衣柜中;它也可以是刺鼻的甲醛味道,如果你的衣柜是由劣质板材制造的。那么我们的衣服、被褥等纤维制品就可以成为室内有害气体的“清除工具”。本文通过实验得到的相关数据,来说明以上方法的可行性。

1 实验方法

         在体积 16.6L 的上端装有导气管的保干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醛、氨、苯等有害气体,分别以水、羊毛毡、棉花作为吸收剂,间隔一定时间,测定保干器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变化,计算吸收剂的吸收量。按照 GB/T 18883 标准,甲醛、氨测定使用 WFZUV-2012PC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苯的测定使用 SP-2000 型气相色谱仪;气体采样使用 QC-1 型气体采样器。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1 水对甲醛的吸收

         在保干器中注入 4 种浓度的甲醛,同时放入装有 5ml 水的培养皿, 24 小时后,检测残余甲醛浓度。结果见表 -1 。

表 -1 水对不同浓度甲醛的吸收

甲醛注入量浓度( mg/m 3 )

气体中甲醛残留浓度( mg/m 3 )

甲醛吸收量

( mg × 10 -3 )

水中甲醛浓度( mg / L )

0.2

0.06

2.3

0.5

1.0

0.21

13.1

2.6

2.5

0.96

25.6

5.1

5.0

1.03

65.9

13.2

         可以看出,水对空气中的甲醛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在极高的浓度( 5.0 mg /m 3 )的情况下,可以吸收空气中 79% 的甲醛 , ;空气中甲醛浓度超标(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国家标准: 0.10 mg /m 3 )两倍时,可以使空气中甲醛浓度降低到限量标准以下( 0.06 mg /m 3 )。

         在保干器中注入超出国标限量值 10 倍浓度的甲醛( 1.0 mg /m 3 ),改变水的用量,测定气体中残余甲醛浓度。结果示于表 -2

表 -2 不同量的水对于甲醛的吸收

水的体积

( ml)

24 h后气体中剩余甲醛浓度

( mg/m 3 )

72 h 后气体中剩余甲醛浓度

( mg/m 3 )

5

0.21

10

0.11

20

0.085 

0 .027

30

0.060 

0 .014

图 -1 水吸收前后气体中甲醛浓度的改变

         可以看出,即使在很高的甲醛浓度情况下 (超标10倍),增加水量,也可有效地吸收甲醛,使其浓度降低到国家限量标准以下。按照空间和水的体积比例,16.6 L /12.5ml ≈ 1300 / 1计算,一间面积为20 m 2 高2.5 m 空间为50 m 3 的房间, 放置38升水(约5脸盆的水), 24小时后室内的空气中甲醛含量可以降低到标准限量以下。通常的室内装修时,甲醛超标情况远达不到10倍的水平,所需要的水量可以更少。

         在水放置72小时后,空气中甲醛残余浓度远低于放置24小时后的浓度。由于水对甲醛的吸收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流动的水来说,甲醛的吸收过程要快得多。例如喷泉、推转石球的流水等室内观赏设施,可以更快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甲醛。

         2.2 羊毛毡和棉花对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吸附

         保干器中放入 7.6 g羊毛毡, 分别加入 高浓度的甲醛 、氨、苯(超过国家标准限量的数十倍甚至十万倍),室温下放置 15 小时后,检测干燥器内气体中甲醛、氨、苯的浓度 , 计算吸收率。 从表 -3和图-2可以看出,羊毛毡可以非常有效地吸附这些有害气体。

表 -3 羊毛毡对甲醛、氨和苯的吸附

投放物种

初始浓度

( mg/m 3 )

终浓度

( mg/m 3 )

吸收率

( %)

甲醛

22.97

0.26

99

45.93

0.39

99

229.70

0.50

99

1109

11.65

99

1.87

0.13

93

15.88

1.72

89

图 -2 羊毛毡对有害气体的吸附

         将 7.6g 的脱脂棉代替羊毛毡做甲醛吸附试验,其结果显示在表 -4 中。

表 -4 脱脂棉对不同浓度甲醛的吸附

甲醛投放量

(ug)

甲醛吸收量

(ug)

空气中甲醛
初始浓度
( mg/m 3 )

空气中甲醛
残余浓度
( mg/m 3 )

甲醛吸收百分比

( %)

130

98

7.8

1.19

76

1144

1105

68.9

1.44

97

3682

3529

221.8

5.73

96

18409

17349

1109

39.82

94

         可以看出脱脂棉对甲醛的吸附能力也很强。

         2.3 羊毛毡和棉花对于吸附有害气体的 释放

         纤维对于气体的吸附,多为物理吸附,当环境中该有害气体浓度低时,已经吸附的有害气体,就会释放出来。房屋中的壁纸、窗帘等会对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随后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不断释放出被吸附的气体,成为二次污染源。新装修的房间,应当在有害气体挥发之后,再把吊挂窗帘等可移动的纤维制品,存放衣物被褥等。

         将 7.6g 吸附了约 20000ug 甲醛的羊毛毡和脱脂棉放置在保干器中, 24 小时后,测得气体中甲醛的浓度很高,分别为 2.5 mg/m 3 和 19.3 mg/m 3 ,高于国家限量标准几十上百倍。脱脂棉得释放速度大于羊毛毡,空气中甲醛的浓度更高。在把试样暴露阳光下的室外 24 小时后,以同样方法再次测试。甲醛浓度分别为 0.26 mg/m 3 和 0.14 mg/m 3 。其浓度已经接近国家限量标准。

         很显然,通风和日晒可以使纤维中吸附的有害气体很快释放。如果壁橱、衣柜的板材不断释放有害气体,那么释放的气体将大部分被纤维衣物等所吸收,减少了扩散到我们的呼吸空间里来;经常地把这些衣服暴露在阳光室外,可以有效地散发掉被吸附的有害气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纤维衣物等充当了有害气体的储存和搬运的功能,晾晒衣物,不仅是防潮防蛀的手段,也是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之一。

Easy Way of Eliminating indoor pollu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oor Environment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Deng Dayue , Wang Huan, Meng xin, Dai Lianyi, Chen Shuangji

Kew words: indoor air, formaldehyde, water, fibre, elimination of pollution

Abstract :

         Indoor air pollution resulted in house fitment and inferior furniture can be eliminated by some easy daily way .Formaldehyde can be dissolved in water placed in room rapidly. Creatural and vegetal fibre can absorb baneful gas strongly and release it in fresh air condition. Baneful gas can be removed out of the room by solarizing clothing.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室内环境研究所 )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