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法提取叶绿体的色素
- 来宝网2007年8月5日 13:41 点击:2145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觉得原实验法存在以下问题:
1.所用材料多,每个实验要用5g菠菜叶。
2.所用药品种数多,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用量不好把握,丙酮用量大,一次要5ml,且丙酮有毒,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
3.所用仪器多,实验操作步骤多,既要研磨,又要过滤,提取色素液所需时间较长。
4,提取的滤液颜色淡,色素含量不高,且浑浊,经纸层析后分离效果欠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色素的提取进行了较大的改进:
1.改用丙酮做溶剂提取色素为用酒精做溶剂提取色素。
2.改用研磨法使叶肉细胞破裂、使色素溶解在丙酮中为水浴加热法,让叶片中的色素溶解在酒精里,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本文暂称为新实验法):
实验材料:绿色的叶片、实验仪器和试剂、天平、剪刀、烧杯(100-250ml)小试管、滴管小量筒、试管架、棉花、沸水、95%酒精。
做法:每实验小组称取0.5g绿色叶片,稍微剪碎(能装人试管就行)放人试管底部,用量筒取(或用滴管估计)1.5—2ml酒精倒人试管中,将试管置于沸水中水浴加热l—2分钟,使叶片含有的色素溶解在酒精里,当看到试管中的液体呈深绿色时,即可将试管从沸水中取出,冷却待用。
表1新实验方法与原实验方法对比(每个实验小组)
通过表1可以看出,新实验方法与原实验方法比较 有以下特点:
1.取材广泛。由于省去了研磨这一步骤,一些较难研磨的木本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也可以用做实验材料,令材料来源更加广泛,可就地取材,减少季节、气候、地域、市场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笔者曾用樟树叶, 四季青叶、槐树叶、竹叶、茅草、佛手瓜叶、空心莲子草叶、牛皮菜叶、萝卜叶等等做材料进行色素液的提取,经色素分离检验,均能达到好的实验结果。
2.节约材料。原实验法需叶片5g,新实验方法用叶片0.5g,用量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因此,能节约材料,降低实验成本。用量少更能挑选质量好、老嫩适中的叶片做实验材料,以提高色素提取液的质量。
3.节约药品。原实验法用5m1丙酮作溶剂,新实验只用1.5——2m1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作溶剂,用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实验中完全不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节约了大量的药品,众所周知,丙酮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它能刺激人眼和上呼吸道粘膜,使人产生流泪、流涕、畏光、晕厥、嗜睡等症状,加之中学实验室一般通风性能差,频繁实验时,师生进人实验室更觉气味难闻。新方案取消丙酮,更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师生身体健康。
4.节约时间。原实验操作,既要研磨,又要过滤,所花时间较长,一般要十分钟左右才能得到滤液。新实验方案,只要事先准备沸水(酒精的沸点为78℃〈标准大气压下〉),而且可以几个实验组共一杯沸水。称取叶片后稍微剪碎,放进试管,加好酒精,将试管放进沸水中水浴约2分钟,即可得到理想的色素提取液。取出试管,稍微冷却,然后将试管中的提取液小心倒人另一支试管中,就可用毛细吸管或毛笔等吸取提取液画滤液细线,省去过滤这一步,以免纱布棉花等吸收沾附色素提取液(也可省去倾倒这一步,用毛细吸管直接在原试管中吸取冷却的色素提取液)。
5.实验效果好。原实验方法提取的滤液,部分学生常常因操作不当容易产生失误,得到的滤液常呈黄绿色,浑浊不清,稍微放置后容易分层,经纸层析后,色素分离效果总是欠佳。新实验法提取的色素液,墨绿透明,浓度高,画滤液细线只要画1—2次,层析分离后,四条色素带清晰分明。我们曾将用新法提取的色素液,用多种配方的层析液进行纸层析分离,如①石油醚十丙酮十苯(20:2:1);②石油醚十酒精(10:1);③纯酒精;④纯石油醚;⑤四氯化碳等都能达到好的分离效果(我们感觉层析液配方①和②效果更佳一些,如果考虑丙酮、苯、四氯化碳对人体有毒,可选配方②或其他配方)。
如果相应地增加叶片和酒精的用量,用小烧杯盛装后置于大烧杯中水浴,则可一次制得量较多而又耐用的色素提取液。这一方法适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操作考查中“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这一方面的实验试题,可节约实验人员准备考查试题中所用材料的时间和减少劳动强度。用新实验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确实能收到“快、好、省”的效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