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净化技术的控制对象和目标
- 来宝网2007年7月26日 12:36 点击:1708
生物净化的控制参数,主要是控制对象与控制浓度。生物净化控制对象,是生物污染因子;其目标,是消除生物污染因子危害,但不是“杀灭所有微生物”。
生物净化的控制对象,是生物污染因子
我们经常涉及微生物,故常提消除微生物危害,而不是笼统地提“灭菌”,生物净化系统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已与自然界长期共存。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其中大多数对人类无致病性,尤其是在清洁的大气与水中,真正的致病菌几乎没有(其中的微生物对人是有益或无害的)。
*通风是医学上最好的消毒措施之一
普通场所,只要经常开窗,一般不会出现大量对健康人群致病的病菌,且能够稀释、抑制甚至消除室内微生物污染。因此,通风是医学上最好的消毒措施之一。
*致病菌或病原菌
微生物能够引起肌体致病的性能,被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侵入途径,有时一种微生物同时有几种侵害途径。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很容易附着在较大的颗粒物质上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气溶胶粒子。所以,空气往往成为病原体侵犯人体的一个重要途径。凡具备这种能力的细菌,被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途径有关。
*外毒素和内毒素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分泌毒素。外毒素,是一种分泌在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主要由革兰阳性细菌产生,如白喉菌和破伤风杆菌。内毒素,是构成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一种物质,叫做脂多糖,在细菌自溶或人工崩解后,才释放出来。
*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病菌的感染,可以是显性感染,即传染病;也可以通过隐性感染,而使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条件致病菌
一些原本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在某种条件下,也会对人体形成危害,成为致病菌,被称为条件致病菌。
这种变化,可能是某些条件引起入侵的途径变了。如大肠杆菌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部,抑制了肠道中其它细菌滋生,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肠道出现破损,或者大肠杆菌通过其它方式,进入人体的其他内脏器官内部,则会引起疾病。再如,空调界闻名的军团病菌,其实大量存在于水体与土壤,并没有构成对人类的威胁,可一旦成为气溶胶,进入人的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军团病。
另外,免疫能力下降的人,如长期滥用抗生素、激素的病人,中性粒细胞减少者,体内设置各种导管者,接收器官(骨髓)移植者,均会引起宿主防御功能减退,一些本该无害的真菌,也会诱发感染。白血病人在大剂量放疗化疗后,由于其免疫力极其低下,甚至连大气杂菌,也能成为致病菌。因此,白血病房等无菌病房的控制对象微生物,应是空气中一切浮游菌。其除菌要求很高,末端除菌装置只能采用高效过滤器,必须用高洁净度的单向流病房来保证。
*浓度控制要求
不同的应用场合,微生物浓度控制要求也不同,并非一个微生物也不能有,应容许有一定的控制浓度。
依据国标《空气质量标准》GB / T1883-2002规定,一般室内场所,只需控制微生物总数低于2500cfu/m3。采用良好的通风,就完全可以达到。相应的空调器内的部件与空气过滤网,也只需清水擦洗,不必采用化学消毒或抗菌措施。
而医院的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规定,医院一般诊疗场所,也只需控制到500 CFU/m3以下。常规消毒就可以。在传染病房甚至生物安全实验室,我们控制的也是致病菌,要避免致病菌的危害,并非控制所有微生物。大气杂菌也许对致病菌控制更有利。
国外相关标准,没有对送风提出净化处理或室内洁净度要求。国内标准因为考虑到大气尘埃浓度较高,对于排(回)风口设置高效过滤器的场所,才要求对新风进行净化处理,以延长高效过滤器的寿命。并不是说,洁净无菌送风更有利于对室内致病菌的控制。
就对象微生物来说,空气品质改善,与医疗或生物实验场所空气途径感染控制是两个概念,控制手段与设施完全不同。大气杂菌大多是真菌,几乎没有致病菌,不能要求所有家用普通空调器都具有杀菌功能,大多数抑菌措施均可以采用。只有在处理高致病性病菌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隔离病房以及高度无菌的病房、洁净手术室等场所,才需采用特定的空调系统。
生物净化主要解决空气途径污染
每种技术措施或系统形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有它的作用范围。生物洁净技术,主要是控制有害的生物气溶胶(BIOAEROSOLS),解决空气途径的污染。要消除表面对象微生物,目前最有效的,还是用化学药物消毒杀菌。生物洁净技术,不可能替代其他消毒法,但可大大降低消毒频率、减少消毒剂量,有效地保护室内环境。
*人呼吸系统的免疫力相对较差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毒性,是针对某个入侵途径而言的。人的呼吸系统的免疫力,相对于肠道来说是很差的,或者说,空气途径可感染性的感染剂量大大低于其他途径。如人食1亿个兔热杆菌,才感染;若吸入10~50个,就能发病。而豚鼠对军团病吸入的呼吸道半数感染剂量,仅为腹腔的5%。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大部分致病微生物,都可以通过气溶胶方式,造成人体呼吸道感染。
*院内感染
医疗机构是一个特定环境,一方面,它汇集了各类病人,空气中致病菌种类与数量,可能高于其他场所;另一方面,它又存在大量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或易感人群,易发生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入院出现的病因,与原有疾病无关,而是在医院内由新的病菌感染形成的。
相对来说,空气是微生物较不利的生存环境。引起院内感染的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军团病的病原菌等,在大气中几乎不出现。但是,人们的活动,如疾走、不适当的操作和清扫、通风空调引起的不合适的气流等,使一些附着在表面的致病菌,飞扬到空气中形成了浮游菌,有的随气流直接接触患者,有的沉降在与人接触的物品上,有的附着在他人的头发和衣服上,会再与人接触或转运到其他场所。
由于疾病、药物治疗或放射性治疗等,对患者的抵抗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在医院中院内感染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控制空气途径污染的难度也较大。
*生物洁净技术,是目前微生物控制的最重要、有效措施之一
从微生物控制来说,不外乎控制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其中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空气途径传播有效手段。以SARS疫情为例,建立隔离病房,是控制污染源的最好措施。过去用空气消毒,难以杀灭空气中所有悬浮菌,有效切断空气传播途径(尤其是气溶胶的传播),即使门窗密闭也难以进行有效隔离。不解决这些问题,隔离病房就流于了形式,更无从谈起保护易感人群了。
特别要注意,隔离病房与无菌病房完全不相同。从切断空气途径污染来说,两者的控制目标、通风空调设施与系统也不一样(见“无菌病房与隔离病房通风空调系统区别表”)。如两者混淆,后果不堪设想。
无菌病房与隔离病房通风空调系统区别表(此表位置与“生物洁净技术,是目前微生物控制的最重要、有效措施之一”文在同对开即可)
|
无菌病房 |
隔离病房 |
保护对象 |
患者 |
医护人员 |
对象微生物 |
所有悬浮菌 |
特定致病菌 |
患者产生气溶胶 |
对他人、环境无害 |
对他人、环境有害 |
送风处理 |
充分除菌处理 |
无特别处理要求 |
排风处理 |
无特别处理要求 |
充分除菌处理 |
末端过滤器 |
高效过滤器设置在送风末端 |
高效过滤器设置在室内排风口 |
室内气流 |
使患者处于洁净无菌的气流 |
确保气流先通过医务人员再到病人,使病人产生的气溶胶在最短的距离,以最快的速度排走 |
室内压力 |
保持正压 |
保持负压 |
系统要求 |
设双风机送风 |
设双风机排风 |
目前最重要或最有效的一个措施,是生物洁净技术。从“无菌病房与隔离病房通风空调系统区别表”可见,它用过滤技术有效解决了消毒法中难以解决的空气除菌问题,用气流技术使患者发菌尽快就地排走,靠压差控制技术切断了空气途径传播,保护了环境与易感人群。
控制致病菌空气途径传播,也要有“度”
一种致病菌的毒力越强,引发病症所需的侵入数量就越少。对绝大多数病菌来说,并不是一颗病菌侵入肌体,就会引起相应症状的。只有当致病菌在入侵途径上的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或者说必须达到足够的侵入数量时,才会引起危害、感染、发病。
如果切断空气途径传播,要求不能渗漏一个病菌,如同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那样,势必要压差控制很大、要求很严。这在造价与运行费用方面,是难以承受的。一般情况下,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微生物控制是个量级上的概念。可见,控制空气途径传播,也要有个“度”。对此,各国标准均规定了控制要求与压差值。
民用空调,主要针对健康人群,无需特别的控制空气途径感染的措施。空调中表冷器,的确有可能成为微生物的良好温床,但只要经常清洗就可以。空调中的凝结水,也不必想像得那么可怕,并不是一出现就产生微生物污染。关键是不应让凝结水积存,需尽快排走(流水不腐),凝结水不可能瞬间滋菌,只要及时排出,也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千万不要对凝结水,或对系统中的空气,反复进行消毒。空调系统产生化学污染,后果更不堪设想。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