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流场控制技术
- 来宝网2007年7月25日 9:46 点击:1737
目前,先进主动流场控制技术已成为空气动力学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前沿技术,高级阶段的主动流场控制技术可以用来构筑“虚拟”的气动力控制面,对全机流场实现完全自如的控制。以下是当前和未来的一些主动流场控制技术和概念。
主动涡附面层分离控制空气动力人员已近成功地将旋涡发生器引入纵向的气流分离涡控制,如将大涡发生器用在飞机后段上,将微涡发生器用于机翼的前缘和后缘等。但是这些旋涡发生器在有些飞行状态是不需要的,例如巡航状态,因此空气动力人员正在研制一种主动流体性旋涡发生器,它们在起飞和着陆阶段用于分离控制,在巡航状态则通过引入滑移涡来降低阻力。 主动抑制层流控制目前较新的层流控制方式是将吸气与自然层流结合的混合层流控制概念。更先进的层流控制途径是,通过抑制层流边界层中不稳定扰动的增长,使外部扰动在边界层中被内部化解来推迟转捩。最近,空气动力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次优势”不稳定性模态激励,它通过非线性模态竞争抑制优势模态的增长。由于不需要吸气以及管道、吸气泵之类的相关系统,大大简化了控制设施。 流体性作动器流体性作动器是在机翼表面开有空腔,空腔表面的盖板在前后缘分别形成一条窄缝和一条宽缝,形成射流型流动。如果窄缝宽度不变,改变宽缝的宽度和平板运动的频率,可以产生垂直射流型流动、壁面射流、带角度射流型流动或者是涡流,因此具有在多重性能要求下提供主动流动控制的潜力。 最近,大量的研究还将微型压电作动器用于流动控制。这些压电作动器的净质量流为零,但在它们的作动下却能形成射流型流动,因而也被称为合成射流作动器。如果进一步开发,零净质量射流有可能用来提高机翼升力、主动控制层流降低巡航阻力,或降低对传统的襟翼/缝翼的要求。 脉冲式吹气高升力控制传统的高升力系统通过控制面偏转增大机翼有效弯度,或通过在机翼后缘上表面附近的开缝吹气来提高机翼环量,但都要付出较大的重量和飞机维护代价。最新的研究是进行非定常吹气或称为脉冲式吹气,通过促进表面附近低动量流体与分离区边缘的高动量流体的混合,将高动量流体加入到靠近表面,从而使附面层不易分离。非定常吹气的优点是控制分离而又不会降低非设计条件下飞机的性能,并且比过去用来控制分离的定常吹吸气更有效。 |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