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C2方法放大到SFC的策略:应用于制备色谱
-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14年10月15日 10:00 点击:1215
Christopher J. Hudalla1,Abhijit Tarafder1,Jo-Ann Jablonski1, Roman Roshchin1, Kenneth
J. Fountain1,Manisha A. Patel2,Mark A. Hardink2,Tony Yan2和 Frank W. Riley2
1沃特世公司(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
2辉瑞公司(美国康涅狄格州格罗顿)
简介
在一份先前的应用纪要中,密度调整作为一种有效的放大SFC分离方法被用于制备型SFC纯化。这一策略所基于的原理是,使用CO2作为主要流动相组分进行分离时,分析物保留因子受到流动相密度和温度的显著影响。通过调整流动相的密度进行放大分离,使其接近初始分离的平均密度,获得可预测的分离效果,并维持初始分离色谱完整性。密度的调整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以适当的方式调节任何会影响整个分离系统压力的参数,进而调节流动相的密度来实现,例如改变自动背压调节器(ABPR)设置、流速或色谱柱配置。在这些选项中,调节ABPR更加方便,将在本应用纪要作为示例。在某些情况下,液相色谱中常用的放大方法,既通过维持色谱柱长度与粒度的比率(L/dp)进行放大,是调整密度以放大SFC方法的第一步。在任何情况下,密度模拟都可被用于了解分离的密度特征,以便用系统化的方式完成密度调整。在本应用纪要中,我们将此策略运用于实际应用中,重点介绍两个案例研究——使用超高效合相色谱(ACQUITY® Ultra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TM, UPC2®)系统进行分析级的快速方法开发并放大到制备型SFC进行纯化。第一个研究侧重于活性药物成分(API) Imatinib合成过程中的反应中间体及产物的非手性分析和纯化。第二个研究则针对一种专利手性药物化合物的纯化。利用这种策略能够按照预期有效地缩放方法,有助于在较快速的分析级进行快速方法筛选,并在维持分离兼色谱完整性的同时直接将最终方法转换为制备型色谱法。最终结果显示,可显著节省时间和流动相成本(原材料和废物处理)。
http://www.waters.com/waters/library.htm?cid=511436&lid=134802066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