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空调二次污染与细菌控制
- 来宝网2007年8月26日 16:13 点击:1766
尽管各国的相关标准、规范,对空调系统二次污染均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提出的对策并不完善。
只有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技术思路,开发新型
空调机组和系统,实施全新的净化除菌概念,用综合性措施进行全面控制,才能彻底、有效地解决
空调二次污染问题。
医院内的细菌控制与交叉感染控制,一直是医院工作重点,也是医院空调的主要任务。但是,与人
们的初衷相反,许多医院的空调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成为院内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的主要根源之一。
空调系统造成院内感染的途径有多种,例如,有因空调机组本身的问题,或系统设计、安装的问题,而引起的院内感染(被称为“不合适空调”);也有因空调的运行、管理问题,而引起院内感染的现象。医院空调的制造者、系统的设计者,理应更为全面、更为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医用空调机组及其系统有效的细菌控制,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空气途径细菌控制的重要性
现代医院对空气途径细菌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空气途径引起的院内感染,要多于其它途径。其原因在于:*人类呼吸道的可感染性剂量,大大低于其它途径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空气污染,故其呼吸系统的免疫能力,要比肠胃系统的免疫能力差得多。呼吸道的可感染性剂量,大大低于其它途径,例如,人吃下去一亿个兔热杆菌,才可能感染,但只要吸入10~50个,就会发病。
由于人类的呼吸量,要大大高于食量,所以同样程度的细菌污染,空气途径的更容易使人得病,危害更大。但不幸的是,目前人们对食品卫生,远远比对空气卫生更重视。
*医院各种病菌都有,它们可能通过回风进入空调系统
由于患病、药物治疗或放射性治疗,降低了患者对病菌感染的抵抗力,所以如果患者处于“不合适
空调”环境中,通过空气途径造成院内感染的几率,会大大增大。
尤其是手术过程中,患者体表局部或粘膜被划开,失去了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最好屏障,悬浮在空气
中或皮肤表面的微生物,随时都可直接侵入肌体组织,从而很容易引起术后感染或其他疾病。
*造成细菌传播以及发生细菌感染的条件
这些条件不外于以下几条,它们形成了一个关系链:
1. 致病菌在环境中的积存;
2. 促成致病菌繁殖的因素;
3. 使致病菌从积存地散播给易感人群的途径;
4. 其毒性足够感染人体的菌株;
5. 致病菌接种在人体内能够发生感染的部位;
6. 易感染且无法成功抵御感染的人员。
合适的空调,可以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但是“不合适空调”,往往在客观上营造了前3个条件,
即提供细菌繁殖的可能,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又将空调中产生的细菌散播给易感人群,增大了人
们通过空气途径得病的几率。
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依赖化学消毒,杀死已有的病菌,以为这样就
可解决一切问题了。但长期的消毒实践,已经暴露出化学消毒的许多弊端。化学消毒剂对人的皮肤
、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可能损伤患者的免疫系统。不少医院环境
的化学药物残留,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不仅会产生耐药性菌株,而且会抑
制正常菌群。
所谓院内细菌,就是耐药性增强的某菌株。由于菌种平衡被破坏,在特定环境下,该菌株有可能大
量繁殖。越是无菌的环境,潜在的危害越大。为此,德国标准DIN 58948第7部分规定,凡采用化学
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必须检查化学药物残留量,采取妥善的措施,消除残留的有害物。这点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然,片面理解过滤除菌,过分强调空气洁净技术的作用,也是不合适的。有的观点认为,既然细菌是依附在尘粒上,带菌粒子的当量粒径不小于1微米,只要在空调系统末端,增设高效空气过滤器,就可以消除一切细菌危害。而事实上,细菌是活的粒子,在不利的状态下,会变成孢子,有很长的潜伏期,可导致持续的潜在风险,只要条件合适,就会大量繁殖。
“不合适空调”均会在空调箱和管道内表面、冷却去湿盘管、冷凝水盘与排水水封、加湿器及其存水容器、受潮空气过滤器表面等地方,促成致病菌不断积存和繁殖。在整个系统停机期间(如下班或放假),当室外空气渗入空调箱,箱内温度回升,冷凝水积水不断蒸发,箱内的空间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理想场所,从而在停机期间(至少也有10个小时)大量滋生细菌。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代谢物,如气味、毒素、过敏物质(如细胞膜、碎屑)及尸体。大多代谢物的粒径很小,很容易穿透过滤器,对人的危害不亚于活的细菌。这就是空调系统的二次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天开机时,会出现霉味或其它令人不愉快的异味。相关微粒会使过敏人群打喷嚏、眼睛发痒。这被称为开机爆发性细菌污染。
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国外标准都提高了末端空气过滤器的效率,如将手术室末端的亚高效空气过滤器,改为了高效过滤器。但是,末端高效过滤器可以滤掉细菌(其实是带菌粒子),不能全部过滤掉细菌的所有的代谢物(如气味、碎屑等)。因此,从建立保障体系的意义上讲,控制细菌繁殖,比滤掉细菌更重要。仅靠增加空气过滤的方法,难于消除细菌危害的隐患,无法满足洁净手术部保障体系的要求。
由上可见,传统的空调系统,尤其空调箱内部,是细菌繁殖的良好温床。要解决空调箱自身污染,避免由此产生的二次污染,首先应该全方位地考虑破坏或消除细菌滋生的条件,抑制或减少细菌发生,切断空调系统所有潜在的污染传播途径。或者说,要避免二次污染,就应该实施一种消除一切滋菌可能性的预防措施。这是与一般的传统观念不一样的新思路。
医院空调系统的细菌控制
细菌(特别是孢子)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细菌的生存条件,主要是营养源(或尘粒)和水分(或高湿度)。在空调范围内,温度因素对细菌滋生的影响,没有前两者大。
空调系统中有许多场所,为细菌的定植、繁殖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空调机组的热交换盘管(尤其是冷却去湿工况);空调机组的凝水盘、水封;空调机组的加湿器;空调机组中长期处于高湿度下的空气过滤器;系统中各部件的横向接缝或内表面;系统的消声器、静压箱等。
空调系统中,最大的细菌发生源是空调机组,因此杜绝空调机组的二次污染,是解决问题的重点。
要从根本上控制细菌滋生,只要破坏或消除它的生存条件就可以。道理似乎十分简单,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易的。因为:
*净化空调机组中出现积尘,主要在新风口
但是不能不进新风,只能减少新风口的数量,强化新风过滤,而无法取消新风口。
*空调机组中产湿的部位,主要是冷却去湿盘管和加湿器
这是空调机组中调节空气的关键部件,无法取消,只能采取措施来控制细菌滋生。
*为控制盘管滋生细菌,要尽量减少尘埃进入盘管
这要求高效率的中效过滤器,设置在盘管前。但是,为了防止经中效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不再受污染,净化措施要求中效过滤器,设置在系统的正压段。这是难以解决的矛盾。
*空调机组出现存水的地方,是凝水盘和水封
由于盘管处于机组的负压段,无法改变凝水盘、水封的积水、存水问题。
*空调机组内加湿器有雾化、蒸汽两种形式
加湿器的存水罐,是一个细菌滋生的场所,雾化又是细菌进入空气的最好途径。蒸汽理应是无菌的,而直接从锅炉中来的蒸汽,却含有对人有害的化学物质,不能直接采用。
*空气过滤器是除尘的有效手段,但长期受潮
过滤器表面积尘,一般不存在滋菌问题,但是过滤器长期受潮,就有细菌繁殖的可能。要使设置在冷却去湿盘管和加湿器后面的空气过滤器,总处于干燥状态,实在是件难以实现的事情。
*常规的空调机组结构,难以防止尘粒存积
要防止空调机组内尘粒存积,就要避免内表面凹凸不平或横向接缝,要求底部与侧板交角为圆角等。而常规的空调机组结构,难以做到这点。
可见空调机组的二次污染的控制,相当不易,被认为是对空调设施的一种新的挑战。
各国目前的对策
各国对医院中空调系统的二次污染,都十分重视。
例如,我国2000年实施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简称C),德国DIN1946第四部分(简称D),英国卫生技术备忘HTM2025(简称E),日本HEAS-02-1998《医院空调设备设计和管理指南》(简称J),和美国1996年《医院和卫生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导则》(简称A),对此均有不同的阐述,且对空调系统中的细菌控制,做出了许多具体规定。综合起来看,这些标准、规范解决空调机组二次污染问题的对策,大致有:
*空调机组的热交换部件
D1.空气冷却盘管的结构,应保证冷凝水完全排走。
J1.从空调机组的冷却盘管到凝水盘,要选用不使水滴飞散到风管系统的结构和风速。
J2.空调机和风机盘管机组的盘管、凝水盘等,必须具有易于清洗、消毒、微生物繁殖危险少的结构
。
*空调机组的凝水盘、水封
D1.每一去湿冷却盘管,都配有一个凝结水盘,其尺寸要足够大,以使冷凝水顺利排走。所有湿部位
都能清洁和消毒。
D2.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在系统停止运行、或在全部投入运行状态下,固态、液态、气态的污染
物,都不从凝结水进入送风气流。
J1.由于空调机组内的凝水盘,具有微生物等繁殖的风险,末端过滤器的位置,希望设于盘管的下游
侧。
J2.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机组的凝水管,必须设置防止污染臭气从排水管逆流的排水水封。
*空调机组的加湿器
A1.如果管道加湿器,位于终端过滤器的上游,那么其在上游至少应该距离终端过滤器15ft.(4.57m
)。附有管道加湿器的风管,应具有消除带水的措施。应将可调节的高限湿度调节器,安装在加湿器
的下游,以减少管道内凝结的风险。所有的泄水管,应位于加湿器的下游足够远,以保证水分完全被
吸收。应使用蒸汽加湿器。不应使用蓄水型喷水加湿器,或盘式雾化加湿器。
D1.加湿器安装在第二级过滤器前面。
D2.加湿器应便于检查与观察,而且应具有达到该加湿技术所规定的加湿段长度。
D3.加湿器要设计成在加湿后送风,空气中不存在水滴。加湿段后面的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0%。
D4.必须保证在加湿过程中,加湿器下游送风系统中,不会出现凝结水,而且即使系统出现停止运行
、意外故障、或送风气流明显减少时,也不会产生凝结水。
D5.在蒸汽加湿时,蒸汽应不含任何有害于健康的物质。
D6.在使用循环水喷淋加湿时,送风空气的质量,不受喷淋水化学物质的损害。考虑到微生物学问题
,加湿使用的水,至少达到可饮用水的质量。水应经过处理,以防止细菌滋生,例如采用紫外线消
毒的方法。如果水经过化学处理,则要保证送风空气确实无毒(剧毒和慢性毒害)。在选择加湿器
类型时,应有卫生学家参加。
D7.加湿装置,应与其使用目的相符合,能抗腐蚀、可清洁及可消毒。
J1.用于医院部分的淋水器,或与其类似的水循环喷雾式加湿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繁殖甚快,不能
在系统中采用。
J2.在洁净度Ⅰ级、Ⅱ级、Ⅲ级的系统中,不希望采用喷雾式或盘式离心加湿器。
J3.希望采用蒸汽式加湿器。当蒸汽中含有有害的锅炉水处理剂(阻聚剂)时,希望采用蒸汽—蒸汽
热交换器,以提高蒸汽质量。
J4.对喷蒸汽雾式,要事先将配管内的滴水充分排出,希望采用干蒸汽加湿的结构。
J5.蒸汽、喷雾式加湿的场合,由于其后的凝水物污染送风空气,所以在洁净度Ⅰ级、Ⅱ级及Ⅲ级的
系统中,希望在加湿器的下游侧,设置末端过滤器。
J6.水封深度取空调机机体内的静压的两倍以上。
*空气过滤器
C1.净化空调系统,应至少设三级空气过滤。第一级空气过滤,宜设置在新风口;第二级空气过滤,
应设置在系统的正压段;第三级空气过滤,应设置在送风末端或其附近。
D1.在所有运行工况下,都能保持空气过滤级所要求的过滤效果。特别是过滤器在高湿影响下,其密
封性和运转状况,也要达到上述要求。一级和二级过滤器的过滤介质,在高湿影响下,不会产生潮
解或实质性损坏现象,其阻力也不受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D2.三级过滤的过滤器所使用的介质,必须是“憎水”的。为此,按USA-MIL-STD282规定的方法,对
未用过的空气过滤器的过滤介质进行检测,在检测压差2000Pa时,水不能渗透。
安装在过滤器框架中的高效过滤单元,过滤器与框架之间的密封性,应该能在维持高于2000Pa压差
下,借助检漏仪检验,用检测渗漏量来检验其密封性,要求不超过该过滤单元的额定流量的0.003%
。
D3.必须避免高效过滤器侧,低于露点温度以下,因为在露点温度左右,最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通过过滤器介质的气流湿度,也不能超过95%。然而为避免不必要的过滤器阻力增高,相对湿度一般
不得高于90%。
为了监测过滤器的运行状况,每组过滤器设压差仪,压差过高表明过滤器已被尘埃堵塞。有可能的
话,对于三级过滤,最适宜安装上能关闭的测量仪表。
*系统中各部件(如空调箱体、消声器、静压箱等)
D1.送风机要安装在一级和二级过滤器之间,必须防止冷凝水进入风机。
D2.挡水器安装在第二级过滤前,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水滴不能由加湿器或冷却盘管,带入系统
下游的各部件。它们应抗腐蚀,易清洗,可消毒。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