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器械市场:创新仍显“骨感”
- 上海震马实业有限公司2012年11月8日 14:35 点击:975
“尽管目前在医疗器械创新技术上,我国已具备与国际同步发展的研发水平,但在应用上仍不尽人意。”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姜峰博士日前在成都第68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举办的第二届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与共性技术论坛上指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动力强劲,空间巨大,但仍有不足,特别是在创新技术方面没有形成体系,显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姜峰表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近几年这种趋势特别明显。而且跨国公司不仅将生产研发转移到中国来,还开始有针对性地基于中国市场进行二次开发,国内企业要看到这种转变,必须进行重大改变。”
事实上,医疗器械行业有两个特点让企业很“纠结”。全球医学创新与资本合作组织中国首席代表陈新表示,一方面,医疗器械行业壁垒很高,但规模往往不大,利润却又很高;另一方面,高利润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医疗器械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从投入到退出的可预见性也是一大问题,高额投入与较长回报周期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在国内企业还在观望的时候,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然成为跨国企业的掘金场,而且,外资还在不断进入。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未形成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产业发展主要靠市场自我调节,特别是缺少政府的主导和相关扶持政策,导致政府、企业、风投、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资源关系没有协调发展。”陈新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业界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其实已赶上国际水准了,现在仍有差距的往往是高端产品。
据悉,目前我国在关键介入医学工程器械及材料方面仍主要依赖进口。数据显示,我国骨科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市场的1/20,2009年骨科医疗器械市场约为100亿元,其中人工关节30亿元(18万例)、内固定器材20亿元、脊柱修复15亿元(20万例)、骨科修复材料15亿元、其他20亿元。特别在支架材料、导管材料、微导丝、微导管等医械和材料上的依赖程度达100%,颅内血管支架和外周血管支架等材料上的依赖程度也高达80%。
根据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研发市场需求量大的药物涂层支架和可吸收支架,减少再狭窄率和血栓的发生率,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储备发展全降解支架,“十三五”期间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局部领先。
“医疗器械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多学科交叉、全球化竞争激烈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已与制药一起构成了现代医疗体系的两大产业支柱,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地位受到了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单纯引进外资产品其实并不适宜中国市场,特别是在骨科产品上。
据悉,一些进口的骨科器械产品在临床应用中,由于解剖形态与中国人骨骼不匹配,会造成手术操作难度加大,患者由此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国产产品质量尚不能超越进口产品,不少医疗机构也只能被动接受。
据樊瑜波教授介绍,目前我国血管支架已经被国外公司率先占领市场。2010年我国进行了30万例冠状支架介入手术,使用了近50万个冠状支架,形成了60多亿元人民币市场,需求巨大。而国产研发层面虽然已经能够跟得上国际趋势,但在具体应用层面仍需要资金、技术、政策等整个产业的共同协作努力。
姜峰也表示,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科技创新战略和金融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金融对产业的积极推动作用已不仅是单个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更是关系产业兴衰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文章由震马MRO http://www.zmrco.com整理发布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