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洛捷&科贝生物 强强联手布局国内分子诊断市场
- 苏州科贝生物2013年8月23日 17:30 点击:2231
国内分子诊断行业方兴未艾 捷报频传
8月19日,有近三十年分子诊断学实践经验的豪洛捷Gen-Probe公司,与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苏州科贝生物在北京签订战略联盟,共同推广和普及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共同开发和升级更多的分子诊断领域解决方案。
会议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院士、卫生部临检中心李金明副主任等众多与会嘉宾和各方媒体共同见证了国内外两大分子诊断行业巨头的强强联手布局,这种联合将有力推动分子诊断行业的发展,也会将更多创新科技应用到临床实践、及时挽救生命上来,切实为大众的健康医疗带来福音,为国内医疗技术革新升级注入催化剂。
国内分子诊断行业捷报频传 强者联手优势互补
据悉,豪洛捷与苏州科贝生物将合作成立分子诊断示范实验室,联手推广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包括自动化分子诊断平台和PCA3前列腺肿瘤分子诊断;在对分子诊断技术的大众普及上,计划共同开展各种学术会议或活动来普及教育分子诊断的技术;另外,双方还将利用各自优势针对更多诊断需求共同开发或升级解决方案。
两家企业有着共同的分子诊断技术创新的理想和使命,在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更是优势互补。豪洛捷在分子诊断技术领域超前,荣获2004年美国国家技术奖,其产品重点用于疾病诊断、血液筛查,并确保移植兼容性,以期通过早期检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水平。而苏州科贝生物汇聚了大批生物医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从事基因治疗药物、新型疫苗和临床分子诊断项目产业化开发。
在豪洛捷全面进军国内市场之时,以尖端的技术嫁接到科贝生物对国内市场的熟络把握和推广,有力推进了国内分子诊断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院士表示,豪洛捷Gen-Probe 30年来作为全球分子诊断发展过程的领跑企业,在疾病诊断,疾病预防、预测,疾病治疗,尤其个性化的治疗方面,提供了高标准技术平台、仪器设备以及相关的支撑;而科贝生物依托于国家级研究机构的的优势资源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众多人才,熟谙国家政策法规和市场需求,力争将科技和产业、科技和临床应用、科技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两家公司的携手合作,将是分子诊断领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将推动我国在分子诊断整个领域学科的发展。
战略联盟 推动行业大迈步
其实,豪洛捷与顶尖技术领域公司合作并非首次,之前与诺华、罗氏药厂、德国西门子等都有合作,共同推动了分子诊断的发展。此次与科贝生物的强强联手,不禁给业内人士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据科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姬云介绍,个性化的新型分子检测让肿瘤临床治疗更具针对性,能给病人“量体裁衣”,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通过基因检测还可以对某些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预估其复发的风险。“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未知的许多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姬云博士表示。
目前,分子诊断产品主要应用在临床各科的诊断中,如肿瘤、感染、遗传等方面,这部分的应用占到了70%左右。其次应用于各种体检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市场等方面。
两大巨头在技术领域的前瞻和对人类健康护卫的使命感,为国内分子诊断行业发展再添助力。这种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逐渐成为国内临床诊断领域发展的热点,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发展速度年增长10%以上,而中国每年的增长速度则超过了20%。患者个人是分子诊断的最终受益者,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分子诊断行业在国内前景相当可观。
卫生部临检中心李金明副主任表示,现代医学正逐步进入到诊断医学,而基因诊断、分子诊断、基因检测现在是我们应用最广泛的。在美国FDA发布的检测中几乎涉及到所有临床学科领域,不光是药物代谢,还有内分泌,内科,外科,全部都涉及到检测领域。目前国内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包括预测和愈后,除了临床信息,70%左右的信息来自于诊断,这其中分子诊断是我们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豪洛捷Gen-Probe公司跟科贝生物的合作,能够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到我们国家来,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创新,就能更好地为中国的老百姓服务,促进我们国家分子诊断技术方面的发展。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