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行业动态>行业动态>高温热解技术原理

高温热解技术原理

武汉天禹智控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2月21日 15:02 点击:133

1.热解技术原理

      热解法是利用垃圾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对其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可燃气的过程。热解产率取决于原料的化学结构、物理形态和热解的温度与速度。低温、低速加热的条件,有机分子有足够时间在其薄弱的接点处分解,重新结合为热稳定性固体,而难以进一步分解,固体产率增加。高温、高速加热条件下,有机物分子结构发生全面裂解,生成大面积的低分子有机物,产物中气体成分增加。对于粒度较大的有机物原料,要达到均匀的温度分布需要较长的传热时间,其中心附近的加热速度低于表面的加热速度,热解产生的气体和液体也要通过较长的传输过程,这期间将会发生许多二次反应。有机物的成分不同,整个热解过程开始的温度也不同。不同的温度区间所进行的反应过程不同,产生物的组成也不同。总之,热解的实质是加热有机分子使之裂解成小分子析出的过程,它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热分解过程由于供热方式、产品形态、热解炉结构等方面的不同,热解方式各异,按热解温度不同,1000ºC以上称为高温热解,600 -700ºC称为中温热解,600ºC以下称为低温热解。热解方式按供热分:
      供给被热解物的热量是被热解物(所处理的废弃物)部分直接燃烧或向热解反应器提供补充燃料时所产生的热,由于燃烧需要提供氧气助燃,而采用空气、富氧或纯氧,其热解可燃气的热效应是不同的,纯氧作催化剂会产生CO2、H2O等气体混在热解可燃气中,稀释了可燃气,结果降低了热解气的热效应。采用空气作催化剂还含大量的N2,更稀释了可燃气,使热解可燃气的热值大大降低。热解美国城市混合有机废弃物所得可燃气以空气作催化剂其热值一般在5500KJ/m3左右。采用纯氧一般在11000KJ/m3左右。

 
3.垃圾热解创新技术主要特点

      (1) 把直接加热法与间接加热法有机的结合。用直接热解的低热值燃气供给间接热解时所需热能,从而解决了用空气作催化剂产生的低热值燃气的使用及间接热解时所需热能问题。

      (3)将二氧化碳还原技术、气化技术与热解技术相结合,解决了垃圾热解时烟气排放问题,使二恶英的含量比直接燃烧低一千多倍,比国家标准当量0.4ng TEQ/m3低4-6倍,甚至比欧洲最高标准0.1ng TEQ/m3含量还低,为0.087ng TEQ/m3。

      根据热解、气化和二氧化碳还原技术原理,将垃圾装入反应装置加热,在高温、无氧和缺氧等条件下进行热解,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硫和其他一些成分组成。在高温、缺氧等条件下,有机物中的分子链开始断裂和分解,其表面水分、二氧化碳、甲烷等析出,产生出含有甲烷、一氧化碳、氢、焦油、水蒸汽等混合气体。此时垃圾已转化为残碳。

      混合气体与垃圾残碳在混合气体反应装置内进行反应生成可燃气体,通过特殊工艺流程反应使混合气体中的焦油、水蒸汽、垃圾残碳等转化为可燃气,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

      垃圾热解炉燃烧室温度可达800-1100ºC,垃圾渗液、焦油、有机酸等经过热解反应和混合气体反应装置后,既产生清洁燃气。经净化后的燃气,可达到工业及民用用气标准。其燃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甲烷及其他烷烃类。其比例依据垃圾中的各种成分比例而不同。

      城市生活垃圾:包装纸10%,塑料袋及塑料制品9%,玻璃及制品1%,白铁皮0.1%,织物(麻袋、衣物)1%,蔬菜、水果、食物及厨余类格79%。间接加热法获得热解气热值为13493 -15056 KJ/m3。直接加热法(空气催化剂)所获得热解气热值为3897KJ/m3。开发的热解技术所获得的热解气体热值为8624 KJ/m3。医疗垃圾热解气体热值为10555.3KJ/m3。该热解燃气可直接作为清洁能源使用。



(来源: 武汉天禹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