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控制仪表模似信号标准化(三)
- 江苏昊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12月31日 16:09 点击:1377
五、直流电压信号
应用电压信号作为联络信号时,如一个发送仪表的 输出电压要同时输送给几个接收仪表,则几台接收仪表应并联连接,如图3-2所示。在并联连接时,由于并联仪表的输人阻抗ri不是无限大,信号电压U0将在发送仪表内阻r0及导线电阻Rcm上减弱?U,从而造成信号传输误差ε,所以有
为减小此误差,一般要满足条件
由式(3-4)可以看出以下两点:
(1) 为减小传输误差,要求发送仪表内阻r0及导线电阻Rcm足够小。若远距离传输电压信号,则增大了Rcm势必对接收仪表电阻ri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输入阻抗高将易于引入干扰,因此电压信号不适于作远距离传输的信号。
(2) 接收仪表输入阻抗越高,误差越小。当并接的仪表较多时,相当于总的输入阻抗减小,误差增大,因此并接的仪表越多,要求每个仪表的输人阻抗就越大。
用电压作为联络信号时,由于仪表是并联连接,其主要优点是:在设计安装上比较简单;增加或取消某个仪表不会影响其他仪表工作;对仪表输出级的耐压要求可以降低,从而提高了仪表的可靠性。
必须指出,用电压传送信息的并联方式要求各个仪表的输人阻抗高,以免从信号源取出 的电流在导线上形成压降而引起误差.这一点对于DDZ-III系列仪表就不成问题,因为它是 以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为主要器件构成的,这类器件的输人阻抗远远高于分立元件晶体管。
考虑到电流传输适合于远距离对单个;^表传递信息,电压传输适合于把同一信息送到并联的多个仪表上,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在工业生产现场和控制室之间采用电流传输,到了控制室以后再改用电压传输到各个仪表,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虽然在《工业自动化仪表用模拟直流电流信号(GB 3369—1989)中规定了电流的信 号范围为4?20mA,但在具体应用中,这个电流信号主要是在控制室外与变送器、执行器相连时应用。在控制室内,各仪表之间的互相联络(交换信息)都采用直流电压1?5V。
由以上分析可见,电流信号传输与电压信号传输各有特点,电流信号适于远距离传输, 电压信号使仪表可采用“并联制”连接。因此在国外的电动仪表系统以及我国的DDZ-III型 仪表中,进出控制室的传输信号采用电流信号,控制室内部各仪表间联络信号采用电压信号,即连线的特点是电流传输、并联接收电压信号的方式。
六、信号上下限大小的比较
表3-2中,传输信号的下限值(“零点”)电流不一样,序号1規定为4mA,序号2规 定为0mA。后者称为“真零”信号,前者称为*•活零"信号。
信号下限值从零开始,便于进行模拟量的加、减、乘、除、开方等数学运算。“真零” 信号最为直观,处理起来十分方便。但是它难以区别正常情况下的下限值和电路故障(例如断线),容易引起误解或误操作。“活零”信号在正常的下限值时是4mA,一旦出现0mA,肯定是发生了断线、短路或是停电,能及时发现故障.对生产安全极为有利。
采用“活零”信号不但为两线制变送器创造了工作条件,而且还能避开晶体管特性曲线 的起始非线性,这也是4?20mA信号比0?10mA信号优越之处。
在运算处理“活零”信号之前,要先把对应于零点的信号值减掉,运算完的结果还要把 零点信号加上去。这固然不甚方便,但在广泛应用运算放大器和微处理机的仪表里,减或加某个常数(相当于电压1V)是非常容易的,所以采用“活零”信号也就不成问题了。
信号电流范围的上限值受到电路功率的限制,不宜过大,以免输出电路的设计和器件选 择不便。况且信号电流过大还容易使导线和元器件发热,不利于安全防爆。国外的电动仪表,一般信号的上限值都不超过50mA。从减小直流电流信号在传输线中的功率损失和减小仪表体积,以及提高仪表的防爆性能等方面看,希望电流信号的上限值小些好。但是,信号上限值选得过小也不好,因为微弱信号易受干扰,而且要求接收的仪表有较高的灵敏度,这就给仪表的输入和放大电路带来了设计上的困难。
当确定采用“活零”信号后,上限值与下限值之比最好是5 : 1,以便与气动模拟信号 的上下限有同样的比值,这样,电流信号和气压信号就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容易相互换算。所以,我国规定的4?20mA及其辅助联络信号1?5V和20?100kPa具有同样的上下限比值。
江苏昊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具有多年的工控仪表研发和生产经验。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齐全的生产检测设备,公司获得了多项专利技术,并荣获江苏省青年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国家级产品,在国内市场享有极高声誉。
请根据您的需要选用江苏昊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仪器仪表。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