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行业动态>技术动态>网络复杂了 测试也难了

网络复杂了 测试也难了

来宝网2007年8月22日 13:55 点击:1961

志军、吴建新

  测试技术发展永不停顿,
  铜缆测试技术正在提升:
  通用的测试插头解决了Cat 6系统互用性的挑战;

  跳线测试适配器解决了新标准中的要求;
  线轴测试适配器从测试角度实现了线缆质量评估的流程;

  智能数字查线仪将会淘汰采用模拟技术的工具。

  2002年6月,TIA正式公布6类标准结束“诸侯纷争”局面之后,人们对布线测试产品的要求似乎只集中在一点上:“能不能测试6类?”
  但是,国际布线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大量新技术的应用正推动着布线技术的发展,对布线系统的相应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了。同样,蕴含大量新技术的布线测试产品的问世,将改变人们对布线质量的控制。

  我们认为,2004年布线测试产品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铜缆双绞线测试技术的提升;


  ·满足光缆布线系统标准的变化发展。

  铜缆测试技术的提升

  通用的测试插头解决了Cat 6系统互用性的挑战

 虽然新的6类布线系统标准是一个与应用无关的开放系统,但对于符合标准的各个厂商的6类布线系统的测试,仍然存在匹配兼容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通过更换测试适配器或测试插头,才能满足全球绝大多数接插件厂商的测试要求,这无疑增加了投资和现场测试的难度。美国福禄克公司开发出了PM06─电缆业界第一个中央屏蔽的测试插头,以实现开放的电缆系统。这个插头的技术提高了6类布线认证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增强了用户在6类适应性和互用性测试时的信心。通用测试适配器的出现,表明了6类布线系统开放的真正到来,也为用户圆满解决了6类系统个性化的历史问题。

  跳线测试适配器

  跳线测试适配器解决了新的标准中的要求,跳线不再是被测试遗忘的角落。通常,跳线只测试了接线图而不是性能。实际环境中,它们经常不断地被插拔。永久链路的测试要求只确定了安装的固定链路的性能而不包括跳线,所以对跳线的测试要求就是新标准为解决全链路性能的一个关键要求。虽然跳线的质量对网络性能有重大影响,但是,直到用跳线测试适配器解决在现场进行跳线性能测试之前,还是没有任何实际的解决办法。按照百米长“通道链路”标准测试几米长跳线的例子比比皆是,无法真正排除跳线给网络传输带来的影响。


  线轴测试适配器

 这个产品的出现,从测试产品角度实现了布线下线前的线缆质量评估流程,减少了工程无法通过测试和返工的概率。在采用线轴测试适配器以前,我们只能采用目测或使用测试仪的单端单项测试功能对线轴进行测试,而电气性能指标也只能测试到几十米的地方。下线前的线轴线缆质量评估,也只能是在制造厂商和质量评测中心用网络分析仪这样的实验室设备进行测试。

  线轴测试适配器的出现,解决了现场测试的应用需求,可以对到场的整箱线缆进行快速无损检验。测试时,只需在福禄克DSP-4000系列电缆测试仪上安装一个特殊的适配器,即可依据标准规定,测试整箱线的关键电气指标,把握住进场检验这一重要环节,为工程验收的顺利通过奠定基础。

 智能数字查线仪

  查线仪是布线系统安装人员和网络技术人员经常用到的找线工具。由于它们采用的是模拟技术,经常发生识别线缆错误或是在一般工作环境中无法发现信号的问题。2004年,福禄克网络公司的 IntelliTone 智能数字查线仪,为用户带来了数字信号定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和隔离绝大多数在以前难于发现的、隐藏的或是捆扎在一起的语音、数据及视频线缆—即便是正在运行网络中的线缆。因此,智能数字查线仪的快速、准确和高效等特点,将会淘汰采用模拟技术的工具。


  光缆布线测试快速发展

  在光缆布线系统的测试方面,新的标准和测试需求,带动了概念和产品的推广,如新标准TSB140——现场测试光纤布线系统长度、损耗和极性的附加指南。
  TSB140,描述了使用光缆回损测试仪器OLTS、光时域反射仪OTDR和可视故障定位仪VFL对光缆布线系统进行现场测试的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很像1995年TSB67对于双绞线的现场认证,从而开始有了光纤现场认证的标准。它是对传统的损耗/长度测试方法的很好补充。因为链路损耗测试的合格,并不代表产品上的微小缺陷、安装过程中的不规范施工、使用维护上的疏忽等隐性问题,对高速光纤传输性能不产生影响。通过光时域反射仪OTDR和可视故障定位仪VFL分析整条光缆链路的传输曲线,确定是否有使性能下降的问题点(例如过度弯曲、连接器或熔接等问题),并进行距离定位,彻底排除可能存在的隐藏故障。美国福禄克公司也及时推出了认证级光缆测试仪OptiFiber。

 综合来看,2004年在铜缆测试领域,由于前述的新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出现,将会在解决原布线测试空白领域有明显的增长。而布线系统中的光纤认证测试需求,还需要有标准的推广和用户的认知两个因素来推动。C2

(来源: 来宝网 )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