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Logo

热门词:生物显微镜 水质分析仪 微波消解 荧光定量PCR 电化学工作站 生物安全柜

现在位置首页>技术资料首页>行业动态>技术动态>上海科技大学成功解析人源大麻素受体三维精细结构

上海科技大学成功解析人源大麻素受体三维精细结构

美通社2016年10月21日 9:26 点击:973

上海2016年10月21日电 /美通社/ -- 上海科技大学 iHuman 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人类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 (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 的三维精细结构,为高特异性、低副作用的药物设计开启新篇章。10月20日,该项成果以“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CB1”为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该课题的主要工作 -- 结构生物学研究在上科大完成, iHuman 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刘志杰,创始所长、特聘教授 Raymond Stevens 是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刘志杰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华甜(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是论文第一作者,上科大是第一完成单位。

人源大麻素受体(CB1)与拮抗剂复合物的结构展示图。CB1三维结构以浅色飘带图显示,与CB1结合的小分子拮抗剂AM6538以橘黄色分子结构图显示。  
人源大麻素受体(CB1)与拮抗剂复合物的结构展示图。CB1三维结构以浅色飘带图显示,与CB1结合的小分子拮抗剂AM6538以橘黄色分子结构图显示。

 

iHuman研究团队成员合影。从左至右:濮梦辰、水雯箐、赵素文、刘志杰、华甜、Raymond Stevens、曲露、吴屹然、李珊珊  
iHuman研究团队成员合影。从左至右:濮梦辰、水雯箐、赵素文、刘志杰、华甜、Raymond Stevens、曲露、吴屹然、李珊珊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人类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的三维精细结构,为高特异性、低副作用的药物设计开启新篇章。10月20日,该项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

人源大麻素受体 (CB1) 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量最高的 G 蛋白偶联受体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大麻作为药物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前人研究结果显示,CB1 是大麻主要有效成分 -- 四氢大麻酚 (∆9-tetrahydrocannabinol, THC) 的主要作用靶点, 是治疗疼痛、炎症、肥胖症以及药物滥用的潜在药物靶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 CB1 的结构信息,基于 CB1 的药物研发并不顺利,在过去几年中多个国际药企以 CB1为靶点的新药研发项目均因严重的副作用终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人体中80%的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以及40%的上市药物均与 GPCR 相关。“GPCR 与其配体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十分有助于了解药物分子如何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药物设计的针对性。”刘志杰教授说。

与 CB1 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拮抗剂在治疗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精神性疾病、肝纤维化和尼古丁成瘾等方面显示了不俗的效果。2006年,首个 CB1 特异性拮抗剂利莫那班 (Rimonabant) 获得了欧洲医学委员会 (EMA) 的上市批准,用于肥胖症的治疗。然而,在美国,该药物却因为可能引发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精神方面的副作用,而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禁止使用。由于缺乏对利莫那班与 CB1 相互作用的分子层面了解,至今人们对减轻 CB1 药物副作用的努力收效甚微。因此,获得 CB1 -拮抗剂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分析其作用机制,可以对 CB1 拮抗剂类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突破方向及解决方案。“CB1 的结构信息对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功能机制研究极其重要,是长期以来困扰该领域的难题,我们很高兴取得了这一历史性突破”,Raymond Stevens 特聘教授说。

刘志杰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华甜和其它研究人员共同努力,成功解析了 CB1 与小分子拮抗剂 AM6538 复合物的精细晶体结构,分辨率达到2.8埃(1埃 = 10-10米)。特别重要的是,该晶体结构揭示了 CB1 结合 AM6538 的复杂疏水结合口袋 (binding pocket)。AM6538 非共价的紧密结合模式使其具备了成为长效缓释药物分子的巨大潜力,该特性也是治疗成瘾障碍药物的基本要求。此外,通过基于 CB1 三维结构的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分析,该团队还获得了不同类型的小分子激动剂与 CB1 的结合方式,揭示了配体小分子与 CB1 相互作用的新模式。总之,该研究获得的 CB1 三维精细结构对设计更加特异、副作用更小的拮抗剂类药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与该研究工作的合作单位包括: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美国东北大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佛罗里达园区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Florida)、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 GPCR 研究联盟 (GPCR Consortium)。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FS)、上海市政府、上海科技大学、GPCR 研究联盟的资助和支持。

iHuman 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简介

iHuman 研究所 (http://ihuman.shanghaitech.edu.cn) 是一个隶属于上海科技大学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机构。研究所聚集了一大批从事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通过整合多种研究方法,聚焦于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基础和应用研究。

细胞表面受体,如 GPCR 及其相关的细胞内蛋白,负责人体内细胞与细胞间的沟通以及细胞和其微环境的交流,进而广泛参与各项生理活动。正由于它们在生物学中的核心作用,这些受体成为调节生理性反应、对抗众多病理状况和疾病的理想靶标,同时也是理解人类进化、提高人类自身认知的核心。

上海科技大学 (http://www.shanghaitech.edu.cn) 是一所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上科大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上科大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中区,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众多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科学设施融为一体,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是正在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瞄准物质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开展教授个体科研和围绕重大目标的团队科研,构建科技进步驱动产业发展的完整创新价值链,针对国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探索基于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

刘勋博士
上海科技大学
电话:+86-021-20685159
liuxun@shanghaitech.edu.cn

图片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61019/0861610792-a
图片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61019/0861610792-b

消息来源: 上海科技大学


(来源: 美通社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kefu@labbase.net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来宝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来宝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来宝网, //www.next-searc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